在交际中自我介绍应怎么办?

交际中的自我介绍,是主动结识对方的一种尝试,在事务性交往中尤为常用。显然,在此之前你与对方彼此至少是陌生的,但自我介 绍的目的并非只在于介绍,而在于有心结识或是有事相商。因此,这 种自我介绍实际上包含了唤引注意、引起话题、加深印象、日后联系的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条注意点:

(1)自我介绍并非见人即通报姓名这回事,而得看在什么场合、什么目的。如是事务性接触,你首先得找准该找的人,而后奉上介绍信,这便是最好的开始形式——公事公办,有凭才能可信,而后再介绍姓甚名谁;如果是人海中结识,那你得先设法将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方法见本书“初次参加社交”节), 而后上前自我介绍。通常,在这种场合,也不兴一开始就说“我是某某”云云,而应当先找个话题与对方搭上腔才行,否则,突如其来的自我介绍非把对方吓一跳不可。

(2)一般来说,开头的介绍中真正能引起对方注意或关心的,只是有关下面你将要说些什么,对方并不真正关心你姓甚名谁,因此无需在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姓名细细描绘,而只需突出“贵干”即可。事务性交往得突出你的职业、职务,如“我是某报记者”、“我是某厂推销 员”等等;社交则应突出你的专业或现职,因为对方的关心只在于此,并且也是引起下面的话题所必需,例如你可说,“我是搞音乐工作的” 或“我是做记者工作的”等等。

(3)概要介绍以后,尽快转入正题,这是避免彼此陌生尴尬的唯 一可取办法。 事务性接触,你肯定有一定的目的,你只需平铺直叙(当然也得注意说服别人的语言艺术,具体可见本书有关章节)地介绍即可;如果仅仅是社交中的接触,则应当尽早挑个话题,一般说来,你向对方介绍自己些什么,对方也会对等地向你介绍他自己,在此过程 中,对方的职业常常可以是最好的话题。如果你们是同行,那自不必说; 如果不是,那么你尽可以虚心向对方请教一些对方专业的问题 (注意, 千万别炫耀你自己——如果你想给对方留个好印象的话)。

(4)自我介绍并不仅限于彼此谈话开始时使用,有经验而善处事的人懂得,越到后来介绍自己越能产生悬念,而等到对方问你时再开口,则更能加深你的自我介绍给对方的印象。所谓引而不发,往往效 果更好。听别人介绍所产生印象的强度,远不如自己提问而得到回答时所留下的印象深刻。因此,在社交中先用引人的话题(你得另找,如从赞扬对方开始或就环境中导觅)与对方交谈,待双方已有一定熟 悉、愿意互相结识时再作介绍,效果往往更好。此时交换名片或互留姓名地址的气氛也会更加热烈。 自我介绍也是一门艺术。 话多不灵,关键只在时机的选择得当。 通常, 自己的姓名只在事务性接触中才需要一开始就介绍,对此,人们也得有所准备。为了避免误会,每个人都应在平时考虑好自己姓名的特点及如何以最简明的方式表达。中国字同音异形者太多,口语不足时,当以举例说明,而且例子应得当。例如,有人名叫“王莹”,为 了方便而高雅,她便向人介绍说:“三横王、湖南著名作家谢冰莹的莹。听者能知道谢冰莹者并不多,并且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的人还有各自的知识侧重点,而“著名作家”的限定又使听者不便再问,否则“连这么知名的作家都不知道?”至少是句潜台词,让人受不了,于是干脆蒙着算了,这样岂不是遗憾事吗?干脆写下来岂不方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