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幽默怎么办?

幽默诙谐,这是交谈和演讲中的“味精”。幽默的人,不仅谈吐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幽默也是表达自己的反驳、拒绝和使自己解脱密境的有效方法。一个擅长幽默的人,其社交成功机会远多于一般人,但凡有机会,人们总是愿意与他们相处,以期从与他们的 交谈中获得乐趣。

幽默实际是利用本无关系的概念间微妙联系而产生的笑话,它的作用远不止于引人发笑,而主要在于使人会心地笑过之后,受益于 “意味深长”的“回味”。构成幽默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1)曲解:曲解多是有意歪曲某一概念的意思,使之与另一个本 无关系的事物相连。如有则对话为: “你的狗生虱子吗?”“不,它只生小狗。”这不仅回避了自己心中可能不乐意的问题,而且回答很 有趣味。有则幽默为:一顾客在高级餐馆就餐,他将餐巾系在脖子 上,这使经理很反感,于是唤来一女招待员,要她去“委婉”地告知 对方别这么做。女招待员来到这位顾客面前,很有礼貌地问: “先 生,您是刮胡子,还是理发?”可见“曲解”的幽默方式还是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咧!

(2)倒引:这不仅是构成幽默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也是用以在 “微笑中”反抗的手段:一位老师对喧吵不休的女生说: “两个女人 就等于一千只鸭子!”次日,师母来校,一女学生找到老师报说:“外面有五百只鸭子找您!”另一则幽默是这样的:妻子: “嫁给魔鬼也比嫁给你强!”丈夫: “这不可能!因为近亲不许结婚。”倒引的幽默 手法,可谓是最生风采的谈话艺术了。

(3)隐含:在所言所行之中故弄玄虚,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别人不解,不免耍问,此时便画龙点睛地道出真谛:专制时期,有一农民 过年时在家门前挂出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 八九”。人或不解而询,其答曰: “缺衣(一-)少食(十)罢了。”又如: 一青年拿着乐曲手稿去见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并当面演奏起来。罗西尼听着听着,不时地脱帽、戴上,青年见状疑道: “是不是屋里太热?”罗西尼说: “不,我有个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你的曲子 里,我碰到的熟人太多了,不得不频频脱帽啊!”隐含语意的幽默手法,是十分有效的批评方式,它可以避免直接提出指责带来的麻烦,既大目的,又能不失诙谐。

(4)违理:这纯粹是“蛮缠”式的幽默了,尽管其核心违背常 理,但听来却觉得可以接受,且趣味无穷:一个人在馆子里吃饭,夹不起盘子里的最后一颗豆子,邻座食客看了起急,探身把那颗豆子夹了起来: “你看,多么容易!”“那还用说,”第一个人反驳道, “它现在已经精疲力尽了,当热容易夹了。”再如:一支苏联考古队从埃 及带回具木乃伊,因终于无法确定其存在的时间,最后只好求教于克 格勃。克格勃人员忙活了4个小时,便告诉科学家,木乃伊的年龄是 3147岁。科学家很惊奇,问其所以,“很简单,”一个克格勃说, “他 招供了,”似合情又不合理的幽默,常能让人捧腹之余又生许多回味。

(5)违情:所谓“人之常情”,实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惯例。 故意违背这些惯例而“合理”地引述,就能收到幽默逗人的效果:一 个下级军官向一个大胖子军人敬礼,而后奉上机密文件,胖军人说: “不要向我报告,我虽然肚子大了点儿,但不是师长。师长在后边。” 又如: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正在下坡路上高速前进,一个小矮 个子在后面拼命追赶。 “停下吧”,一位乘客将头伸出窗外向他喊, “你赶不上它的!”“我必需赶上,”小个子上气不接下气, “我是司 机!”

(6)夸张;这也是构成幽默的主要方法,尽管其分明不合理,但却又好象“合情”:主任医师大发雷霆: “这已是你在这个月里损坏的第三张手术台了,马大哈医生!请你以后开刀不要开得这么深!” 另一则则更有趣:病人去检查身体,医生用其惯用的难辨字体开了张处方,病人把处方揣进袋里,忘了去拿药。有两年的时间,他每天早 晨把它当作铁路月票出示给检票员,他用它进了两次电影院、一次棒 球场和一次交响音乐会,还用它冒充老板的字条得到一次提升。一天, 这个人把处方弄丢了,他的女儿拣到后,在钢琴上照其演奏,结果获 得了进公立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夸张之术在这类幽默之中的运用已 算得上“观止”了。

(7)引伸:将一件事扩大引伸到另一件事,这中间似乎有“理所 当然”的联系, 可又说不清哪里不对劲了:一化学家向女友求婚道: “我是氧原子O,你是氢原子H,我们的结合将象水(H,O)一样稳 定。”女友回信: “另外一个H在哪里?”另一则如:一位刚刚做过 腹部手术的病人,正听同室病员抱怨, “给你手术的那位医生太马虎 了,上次给我开刀时掉了一把剪子在我肚子里。”正在这时,那位医 生探头进来: “你们谁看见我的帽子了?手术一完怎么就不见了?” 刚经过手术的那位病人听说后,顿时昏了过去。

(8)比喻:选择恰当贴切的比喻将两个概念并联,同样令人回味 无穷: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阵阵挤,只听一小伙子憋着嗓子喊: “快别挤了,再挤成相片了!”另一则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学生食堂售菜窗口,一学生买了一只“大肉圆”,坚持要付一两面票。厨师纳闷 之间,这学生说道: “肉圆里掺了这么多面粉,你们不收面票岂不要 亏本了?”比喻的手法在幽默中运用也是极广的,使用时得看具体情 况而定,原则应强调贴切。

(9)双关: “一语双关”的语言方法在幽默中也很常用,有一一则 是这样的:一位外国朋友不懂中国人“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谦虚道: “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吓了一跳,心想,“怎么, 笼统地赞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 说: “头发、眉毛、眼睛……都漂亮!”这当然是趣谈。双关语还常 用于拒绝和反抗:明朝的纪晓岚有一次同和珅饮酒时,和珅指着一只 狗问: “是狼(侍郎)是狗?”当时纪晓岚官拜侍郎,和珅任尚书,纪 闻声答道: “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以此作为对和珅无礼挑 衅的还击。

(10)歇后语:这大概是我们民族的特产了,关键不在引句,而 在于后半句,如“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之类歇后语,恐 怕知者不少了,但敢发奇想,弄出点意外来,其幽默效果会更好。譬 如,绝不会有人想到“厕所里发大水”这种粗俗之句,竟然引出了 “奋(粪)涌向前”的结尾,此亦算作一绝了。 学会幽默不仅要善于模仿,更要善于联想。有此两项功夫,不愁学不会幽默,不信可以一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