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懊丧和失望时怎么办?

当人们在工作、社交、恋爱或家庭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时, 常常会陷入心灰意懒、无精打采的懊丧和失望之中,甚至于万念俱灰、厌 倦人世。失望的情绪,其实与感冒一样十分常见, 它会严重地动摇人 的决心和愿望,以至影响到人的一生。失望造成的沮丧,久之会使人 因长期精神压抑而罹患溃疡病、关节炎、头疼、背痛等病症,使人们在今后的奋争中遇到更多来自内部的困难。

经常性的失望情绪,存在于三种类型的人中间。一是求胜心切者, 这种人总希望自己在一切方面永远超前、永远出众,任何使此愿望受挫的因素,都会直接地使他们感到灰心,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分离他们便会经常地体验到失望;第二种情况与之截然不同,这种人多因为早年生活或事业、恋爱等问题上遭受过重大创伤,因而使他们对生活 失去了希望,为了防止更大的失败造成心理上突如甘来的重创,他们就自觉地期待着发生最坏的情况,以此来作为保险或防备,对于这些 人来说,其自身经常存在的恶劣情绪,比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要可怕得多,因为他们总是预想到幻灭,因而不愿再作更多的争取, 对生活总是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最后终于毁掉了自己;第三种人是属于迎合型,这种人对生活的全部欲望,都集中表现为“我怎样才能赢得 所有人的好感呢?”他们为自己不得不介入别人的矛盾而感到痛苦,为其不得罪任何人的美好幻想不断破灭而感到懊丧, 他们时时揣测着别 人会对他们要求些什么,结果却不知道自己原本想要些什么,以至于完 全“忘我”,但他们总是会失败、失望,因为事实上他们根本无法满足 每个人的需要。懊丧和失望

生活的每个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内容,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失望。 儿童简直可以对任何一件事感到懊丧, 因为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太天真 太不充分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积累,人对人世间的认识逐渐 接近现实,他们的情绪便不再似儿童那样变化无常了。往往需到中年; 人们才会第一次意识到,他们过去曾向往的目标是多么幼稚,是多么 不切实际。时间、社会关系和机遇等等因素,都限制了实现理想的可 能性。

中年人的失望往往是围绕着事业上的停滞不前、 生活上的不尽人 意,甚至人到中年仍不能解脱,仍然在为了基本生计而奔波忙碌。中 年人的情绪较多深沉,对于他们来说,失望的理由往往更充分,造成 的影响也更大、更持久。老年人则多会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失去 了任何奋斗的时间、精力而感到沮丧。

为了消除懊丧失望的情绪,人们必须首先对自己的世界观进行经 常的自我检讨。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他们不可能使自己脱离实际的理想都能实现,不可能让整个世界都按照自己的理想进 行改造,即使是最有力量的暴君也得按照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办 事,他们的理想也不能都得到实现。因此人不能过高地要求世界,“知难 而退”在许多情况下也是明智之举,当你遇到难遂人愿又无力克服的情况时,理应随时放弃原先的打算,而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事实 上,没有一个愿望是绝对神圣、不可更改的,任何人也不可能永远不 失败。曾有两位工程师,半年前便做好了随团去M国学习考察的准 备, 但到临前,忽然接到通知,上级单位的两个领导顶替了他们的 位置,他们的出国任务被取消了。既定的美愿突然消散,使他们十分懊 丧和失望,其中一位思想不通,干脆休假回家不去上班,另一位则感 慨之余,依然如故地工作。结果前者因得罪了上司,经常得到“穿小 鞋”的特别照顾,后者则因“风格高尚”、“听话”而受到上峰的信 任。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都能说出个理来,人应该勇于承认失 败――因为自己已无力使之改正过来,何苦要与之纠缠呢?敢于承认 自己在某方面是个弱者则其在其他的方面必是强者。 失望的情绪使人 失去进取心,这才是最大的危害。

当人深深陷入一场失望中时,想要无动于衷是做不到的。 如果愿 意而不致造成什么“后果”的话,可以难过懊丧一阵,知道内情的人也能够理解或同情你们。接着,你该想到,你原先所期望的东西并非 绝对不可能缺少,得到固然好,但失去了也不一定糟糕。何况现实已无可挽回,继续让失望的情绪存在,岂不是欲使今后得到更多的懊丧 么?失望继之于失败而出现,冷静的思维可以使之成为一次有积极意 义的经历。因为它用事实给人们上了一课,说明自己过去的某些愿望 是“空中楼阁”,就象用冷水洗脸一样,使人清醒, 它提醒人们重新考察自己的愿望、考察其与客观条件的吻合之处, 从而纠正自己与环境 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