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取得演讲的成功应怎么办?
演讲是用来扩散讲者自己思想意识、赢得并争取群众的常用方法。所谓演讲成功,不仅要求在演讲时能抓住听众的心,而且其后应使听众真心实意地赞同你的观点。欲使演讲取得成功,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开头,其次在演说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
1、突出主题:演讲的构思与写论文是一回事,任何一次演讲, 都是为了说明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这也就是所谓论点。论点在口语演讲中也需被高度提炼,应力图使之成为一句口号,以便于被听众记下并传开去。世界上著名的演讲,都有高度凝炼的主题口号,如林肯以 “裂开了的房子不可能久存”来阐述他反对美国落后的黑奴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共存的南北分立局面;尼克松宣誓就任第三十七届美国总统时,以“我们站在和平的门槛上”来说明其政府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和重要;马克·吐温则以“我也是义和团”的口号鲜明地表达 了他反对俄国侵略政策的观点。唯于有主题之后才能有好的论说,才能有好的演说效果。好的主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题目一宣布, 听众的心已经集中,而演讲也就成功了一半。为了做到这一点,事先的充分思考和准备是必不可缺的。
2、内容精炼:有人问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 他准备一份十分钟的讲稿得花多少时间,威尔逊答:“两星期。” “准备一份一小时的讲稿呢?” “一个星期。” “两小时的讲稿?” “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 这段对答,充分地体现了演讲的精髓在于提炼。为了始终紧紧地抓住听众的心,你得将每句话浓缩、再浓缩。而简短适度、 内容丰富的演讲远比拉拉扯扯、清水一杯要动人得多,更可以借此给听众留下一个简捷明快的好印象。
3、以“例”服人:用生动的事例加以逻辑的分析去说明论点,往往最具有说服力,但演讲中的举例需注意如后数点。即①有针对性,紧扣主题;②有真实性,能吸引人;③有典型性,能引起共鸣; ④有趣味性,能调节气氛;⑤有新颖性,不令人生厌;③有通俗性,能被人理解。演讲中的事例是使听众动心的关键,待听众被你的事例打动之时,你便可以随即合理地推导出你的结论,并使它与生动的事例结合在一起被听众们接受。
4、利用“趋同性”: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群体一致的活动中,其注意力增强,记忆相对转向长时记忆,联想相对转向有指向的联想,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下降,独创的论据和思想由单独工作条件下的66%降至33.4%,依从性相对增强。这也就是所谓“趋同性”。演讲中,演讲者如果讲话时充满了激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来,不留有给人以思索的时间空隙,同时力争以自己各种体姿语言吸引听众,不使其思维分散,则更有利于使自己的思想、观点为听众所接受,因为听众此刻无暇来思索分析你的话中有哪些不对,而演讲结束以后,留在他们脑海中的只是你如行云流水般的演讲、“天衣无缝”的推理和自如洒脱的风度。
5、注意技巧:不时穿插些恰当的幽默,对于可怕的后果不妨 “危言耸听”,不要老以一种固定的姿势讲话等等,都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掌握听众的情绪。我国著名演说家马相伯的演说,可谓此三者集萃者。抗战时期,他的第一次国难演说开头便是: “请看今日的中国,是谁家天下!”此语一出,惊动四座,细加分析,不无“危言耸听”之意。但仅此一言,却又恰如其份地勾划出当时国势的亟亟可危。马相伯在演讲时,“时而痛恨,时而笑骂,时而站起顿足,时而坐下拍案,他的感情,感染了听众,至使台下相与觑欲久之。” 这种种行为,都使他的演讲充满激情、更加感人,可见,演讲的技巧也是十公重要的。试想,一篇措辞激昂的演讲稿,若请一位小学生去 “朗读”,又会是什么结果!
6、避免忌讳:演讲也有许多忌讳。“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你有再好的演讲才能,你的主题若与听众的心理“不投机”,那么这种演讲就很难继续下去,因此,这是演讲首先需忌讳的事,至少,你得在推销“滞销品”的时候改换个话题,先将听众吸引过来,甚至需要不时改换演讲的内容,使你的“主旨”随着观众的趋同心理被夹带进去。中国文字中,同字异音、异字同音者甚多,口语表达时最最忌讳的就是“读白字”,这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会让人一下子就从心里看不起你。如今在影视节目、电台广播中,念白字的现象可不少见,但他们大多不直接面对听众,因而也不会当众受到嘲弄,但若在讲演时白字连篇,乱用、误用典故成语, 那可说不定你会被人哄下台来!演讲是一个人语言、反应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概括性反应,思维迟钝或缺乏准备的人,常会有些“口头禅”,这也是演讲中的忌讳之处,因为这会使听众认为你“拙”,而任何使听众拒绝自己的情绪,都会直接导致演讲的失败。因此,演讲的成功还有赖于避免种种忌讳的努力。
演讲的作用并非仅仅限于宣传政治主张,事实上,讲课、与人争辩、向人解释问题等等,都属于演讲,所不同的只是对象、场所、主题有些差异罢了,因此,演讲是每个人生活、处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