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自己避免偏见应怎么办?
一个叫“丽娜”的娘姑是否比一个叫“爱华”的姑婚更温柔可爱?电话里听到一个人的声音,你是否已判断出了他(她)的性格? 一个黑皮肤的男人是否一定比一个白皮肤的男性更粗犷?一杯甜水是否比一杯咸水对人更为有利?
生活中,人们总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在看待未知的世界。说到“知识分子”,你会想到一个清瘦、文静、戴一副深度近视镜的人;说到 “罪犯”,你又会想到一个皮肤棕黑、面目狰狞、衣衫不整的人......
一个人经历的不同、世界观的不同,便会使之在观察社会和人事时,出现某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当这种看法偏离事实而顽固存在时,也就形成了偏见。偏见是对客观现实的曲解和误认,它犹如使人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用这种眼光去看世界,结果会使一切事物都被染上了某种色彩,因而使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偏离。用偏见去指导实践就不免失误、失败。偏见无论如何对人是有害无益的,究其形成的原因,概源于我们的童年: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学会从影视节目中,一眼认出“好人”与“坏人”,小小年纪就已学会掌握一份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人的名单,譬如,姓名中有“刁”、“魁”、“仁”、“善”以及有着种种绰号的人,必多是“坏人”,而“高大泉(全)”、“刑(心)明亮”之类人物则必是“好人”,久之,这种看法便在我们的头脑中定了型。以后,生活经验会使人变得世故起来,使人出现僵化思维,以至于只需听到一个词,便已在脑海中备好了现成的解释。当我们要给一个五彩纷呈、扑朔迷离的世界下定义时,已经学会或习惯了将一切复杂的事物分成几个类型,然后就习以为常地按这种观念去办事,这样,偏见自然会发生。
偏见是一种对人有害的恶习,因此必需加以克服和纠正。为了求得自我改造的成功,使自己的偏见得到矫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偏见实际是一种观察思维的懒惰,因此,凡通过观察就能解决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想象,尤其不要凭想象去决定该做什么事情。某天早晨,一家国营早餐馆里来了两位顾客,相貌穿着粗俗一般,服务员急着要下班,谁也不愿意去接待这两位客人,一位姑娘小B甚至嘲弄两位来宾“天亮好久了,这会儿才醒来?”明明柜里有烧饼,可服务员谁也不卖给来客,结果惹恼了这两位客人,便提出要找经理说话。经理就在一边,却说:“经理不在, 在也不会见你。”客人们便说要向上反映,那经理说:“你告好了, 告到市长那也不怕你!”这两人中有一位终于不忍,脱口而出: “这位就是市长!”......这类故事并不少见,即使不是有意的微服私访,作为普通宾客,上司们照样会被晾在一旁。“衣貌取人”实际是一种典型的偏见,耽误了“真人”,恐问题还不大,因此而受骗上当,那才叫真正的“冤屈”,因此,这种处世哲学是绝对要不得的。
2、克服偏见还得善于容纳他人的“异见”,这是说,当遇到与你意见截然相反的见解时,绝不要怒不可退,更不必一定要强人就己。如果你已大动肝火地与人相争,这就表明你已失去了理智,而在 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多数人便做不出好事情。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南极洲在赤道上,你根本就不会发怒,只是会对其无知而感到惋惜,而如果你们彼此相争不下,必定是双方都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你怎么能指望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听从自己?通过细心观察和耐心昕取,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并非正确,而实在只是一种偏见而已。善于耐心听取不同意见、虚心考虑别人的建议,也是帮助人克服偏见、充实自己的有效方法。
3、偏见既是思维僵化的表现,欲使之克服也就理应建立活跃的思维。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因此人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来充实自己。敏于感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勘误,这都是克服偏见的思想方式。为了克服思维方式中的主观性,在听到不同意见时善于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常可使人从另一个侧面补充自己,从而纠正自己思想观点中的片面性,所谓“心理位置互换”(“将心比心”)的思维方式,更可以增加对别人的理解,克服与别人的敌对情绪,对于克服偏见陋习犹为有益。
4、偏见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过度自尊心理的反映。凡事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是导致产生偏见的重要原因。要知道, 没有一个人会是无事不知的百事通;而另一个方面,人人都具备其自身特有的思维优势。“集思广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而实在也富含了无穷的哲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偏见必使人言行片面,而善于“集思”则能补偿我们个人思力中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思维中的错误,乐于接受别人比自己高明的建议,将自尊心的维护建立在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必然能使人克服偏见,避开生活、事业道路上的种种失误,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