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必胜的心理应怎么办?

必胜的心理是驱使人奔向胜利取得成绩之必不可缺的“心象”(头脑中对未来的想象)。有了这种心理,凡人也会做出些不凡的事情。教育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小学招生时,他们将随机招来的学生分插到各班就学,并告诉老师:这是些经过挑选、智力很好的儿童。结果这些学生果真都成了品学兼优的佼佼者。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天性:认为自己是聪明过人而无所不能的人,往往就会成功;而自我鄙视、妄自菲薄的人,则常常无所作为。 一句话,想要取胜,首先得相信自己必胜。必胜的心理

当你颤悠悠学骑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人,此刻你若心中想: 我要撞到他了!那你就会真的冲他而去;而你若不去注意行人,眼睛看更远处的前方,只设法改变自己的路线,则反而撞不着他们。上讲台讲话,看到台下坐着那么多人,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你,你心里说,不行,不行,我不会讲话!那么你就会手脚发抖、语无伦次;而你若对眼前的众人视而不见,想象着自己平时与人的谈话,那么你就会变得洒脱自如而口若悬河。……暗中捣鬼、使人失败的,是人们心中对失败的担心和想象亦即此刻的心象,这种心象将会影响人的精神情绪,进而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而影响到人体的运动和大脑的思维, 于是你所担心的事情便发生了;同样,使人勇敢无畏而取胜的,也是心象。

心象可以支配人的行为,而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心象。因此, 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伟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长处上,而不是随时把自己的弱点拿来夸大。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领导则必然给人以“权威感”;是父亲则必然赢得孩子的尊敬。即使是一个相貌丑陋的人,不自卑而充满信心同样必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必胜的心理首先需要用理智的分析和想象去确立。在确定某个奋斗目标之后,你得经常想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心中不断想着“我一定能成功”,这对于一个奋斗的目标来说,犹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那么重要。气可鼓而不可泄,只考虑进取,别过多地预想失败——既 然你想要做这件事情。如此定会使你逐渐产生一种坚定的自我认识,有了积极而良好的自我形象感,你就会不畏失败、积极进取。此时, 胜利只在意料之中,而“伟大”对你来说,也仅仅是机会而已,一旦有了机遇,你也会成为伟人或作出些惊世的壮举。

必胜心理的确定,还与外来的干预有关。有两位同班学生,一位是工人家庭出身,另一位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可这两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人们想象的相反,前者始终名列前茅,而后者尽管夜以继日地努力,却始终只是居中而已。人们常常听到那位工人父亲跟别人闲聊时,当着孩子的面夸耀孩子的“聪明”,而那位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却总是在父母的责备中过日子,尽管他也曾欣喜若狂地得到过两个99分,但家长们认为这是应该的,“你还差一分,没什么了不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其实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心象,一个是“连别人都认为我行”,而另一个则是“太难了,别人都认为我不行”。如此, 产生两 种不同的学习成绩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可是太常见了。对于这种外来的影响,你只需接受其中有利者,而绝不要去接受那种 “没出息”的暗示,更不要将其用来自责自罪。要知道,别人对你的指责是你取得必胜心理的大敌,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些,你也不必去针 锋相对地一一抗辩,只要保留自己心中的信念,有那么一块不受人侵扰的领地。

人是千差万别的,各人的天赋不同、经历不同,因面所长及志趣也有种种差异,但只要敢于争取,每个人就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位置上取得成功。为此,你除了时时要有自己必胜的心理外,还要避免因别人的成功而安自菲薄,怀疑或否定自己。不要听从别人的期望安排自己,因为能真正认识你的人还只是你,至于成功的取向则, 是一个秘密,不探索便无从得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