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了九大行星(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自从克莱德·威廉·汤博发现冥王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笔者以为,这种定论有待探讨。
1、冥王星绕太阳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达0.248,遥居九大行星之首,而其他行星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除水星外,都 不超过0.1。这使冥玉星在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时,穿过海王星轨道,与太阳的距离比海王星到太阳还近。冥王星的公转轨道平面对地球公转轨道(黄道面)的倾角达17°以上,这在太阳系中也是独占鳌头的,其他各大行星的轨道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除水星外都很小。由冥王星的运动特征看,不具备其他大行星运动的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而是和彗星一模一样,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并且在近日点与其他行星轨道相交 错。
2、彗星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一般认为彗星主要是由冰物质组成,有很长的彗尾。冥王星和其卫星的外表也是呈云雾状,目前认为物质构成是冰物质,这与彗星极其相似,有别于太阳系的其他大行星。冥王星质量比彗星大的原因在于距离太阳远,即使它运动到近日点,表面温度也仍然很低,所以多少年来,冥王星的质量很少亏损。而其他彗星运动到近日点,距离太阳很近,大量水蒸汽及其物质源源不断地向外逃逸,致使慧星的质量越来越小。冥王星没有慧尾的原因还在于距离太阳远的缘故。
3、彗星易分裂,冥王星也有同样的特征。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卫星自转和环绕冥王星公转的周期是6.387天,这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完全相同。这种“三重同步”现象不仅有趣,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冥王星与卫星的物质组成几乎一样,运动具有“三重同步”现象,并且两者间的距离约为19000千米,从 冥王星公转的轨道看,在近日点与海王星轨道相交错,受过海王星引潮力作用。因此,说冥王星的卫星是从冥王星上分裂出来的判断,有足够的理由。
4、冥王星的物理特征和其他大行星不一样。从物质构成看,冥王星质量小,缺乏原始大气,没有光环,有相当高的反照率,这些特征都不具备远日行星的特征,因而说明它不会是在其轨道凝聚而成的行星。从冥王星的运动轨道看,不符合星云凝聚说,所以说冥王星不是太阳系的原有行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冥王星是一颗没有彗尾的彗星,它是太阳系已发现的一颗保持完好的特大彗星。冥王星自形成以后,几乎未发生过变化,保持着诞生时的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那么,如此巨大的彗星会是从哪里来的呢?笔考认为,它 是由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那颗大行星爆炸抛射出的表层部分。尽管这一定论目前还不被人们所接受,可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太阳系探索的深入,蒙在冥王星头上的神秘面纱终将被人们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