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是从哪里来的(水星的产生与来源)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九大行星中它仅大于冥王星。水星的半径为2440千米,质量为地球的5.5%,密度为 5.46克/立方厘米,与地球的密度相近,轨道偏心率0.21,运行轨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也较大。水星表面布满着环形山,完全可以与月球相媲美。水星表面有一个极大的地形构造,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就是位于赤道附近的“长路里盆地”,直径约1400千米,四周围是高约2千米的环状山脉。水星表面覆盖着一层绝缘灰尘,大气极其稀薄,昼夜温差大,重力加速度小。据此笔者作出如下论证:水星的产生与来源

1、由于水星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公转黄道面的夹角较大,轨道偏心率大,运行轨道扁长等因素,可知水星符合太阳系的原有行星特征。

2、水星赤道附近的“长路里盆地”刚好说明水星曾受过一 大碎块猛烈撞击。

3、探测器告诉我们,水星大气稀薄到了极点,比地球上的真空还“真空”。假设水星原是太阳的行星,现在整个水星连气体都吸不住,那么当初星云凝聚时,这里距离太阳较近,太阳的引力很强,这个范围内的气体、尘埃物都被太阳吸走,在没有气体和尘埃物的真空范围,能凝聚成水星吗?这可以说明水星不是太阳系的原有行星。

4、水星的许多物理特征和月球十分相似,没有大气,布满环形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覆盖着一层灰尘,昼夜温差大,重力加速度小。这说明水星不具备行星的特征,而具有和类地卫星一样的特征。

经过上述论证知,水星不是太阳的原有行星,而是被太阳捕获的一颗“行星”。水星是从哪里来的呢?假定它是从太阳系外飞来的,那它飞来时的速度一定很快,到太阳系内又是一 种加速度运动,其结果只能被太阳吞食,所以,水星不是从太阳系外飞来的。那么水星会是太阳系哪个系统的成员呢?如此大的天体,在它的系统没有发生瓦解时,它是不会离开本系统的。因此,把水星看成是太阳系原火星爆炸前的一颗卫星, 是再恰当不过了。水星和月球近似的各种特征,都支持这种假设。有人要说水星的密度和那颗大行星的密度不同,但这只能说明水星不是那颗大行星的残块,而无法否定水星是大行星的一颗卫星,因为木星、土星的卫星和它们本身的平均密度极其悬殊。据推测,原火星的类地幔密度大约和水星的密度相近,这也符合行星和卫星的密度特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