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野人存在吗(野人存在的实际证据和真相)
“野人”是否存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成为科学家、学者以及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各国有志于此的人们组成了庞大的 “野人”考察组织进行考察,但由于野人栖息地是我们普通人很少涉足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捉住一个“野人”,考察组织也没能提供有关“野人”存在的有力证据。一些真真假假的“野人”难以令人信服,于是“野人”是否存在,仍是当前世界一个未解的自然之谜。
根据世界各地众多的有关“野人”目击者的介绍,“野人”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非洲的南北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等地。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山高严寒,无人涉足,不受外界干扰,是“野人”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野人”的外表特征虽然高低悬殊,但都具有浑身长满黑色或棕红色毛的共同特征。“野人”既像人又像猿。像人是因为“野人”没有尾巴,能直立行走。头发披肩,额头宽而高,嘴巴突起,脸部毛发较少且上宽下窄。会拍掌甩石头,面部表情丰富,会喜怒哀乐,仿佛北京猿人的化身。像猿是因为“野人”浑身长满了毛,形态丑陋,眼睛呈圆形,比人眼稍大,没有反光。声音古怪,易怒且与人为敌,十分吓人。“野人”以水果、树籽、树叶、鲜草、树为食,奔跑跳跃都超过常人,在崎岖陡峭的山路行走特快,住在树洞或崖洞之内,洞内铺有厚厚的树枝和软草。
有学者认为,今天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人类,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由古猿过渡到人类的“野人”历程,那么,当今世界出现一些巨猿向人类过渡的“野人”,这才符合人类进化历史的发展。他们的依据是:“野人”的传说、记载、考证,古代就有。比如中国古籍记录下来的“枭阳”、“举父”、“赣巨人”以及《本草纲目》中人们所称的“狒狒”、“山大人”都被认为是“野人”的记 载。《周书》记载国人将捕获的一个野人献给周成王。还有宋代正史、野史都记录了宣和年间,人们称之为“摧”的野人潜入宫中生活了40年之久,民间传说的“人熊”,实际上就是“野人”。对此笔者认为,古代的这些依据是靠不住的,因为当时科技落后,对“野人”观察仅凭肉眼,多是道听途说的。类似于把 “狼孩”、“熊孩”当成野人,或者把佛佛、猩猩当成了野人。
还有学者认为,在非洲西北部山区发现的“绿色人种”,他们全身的颜色像草一样翠绿,甚至连血液也是绿色的,这种 “绿色人种”不到3000人,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穴居生活。以前,探险人员在撒哈拉沙漠曾发现了另一种人数极稀少的 “蓝色人种”,他们一旦发觉有人,立刻拔腿就跑,所以无法查清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人口数。这些“绿色人”和“蓝色人”不就是“野人”吗?此观点笔者更不赞同,“野人”是指该生物属古猿到人的过渡阶段,而不在乎其颜色、数量、生活方式。若他们真 是“野人”,以现代科技手段,不可能捉不到一个。
就拿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野人”(也叫“雪人”)来说,近百年来,更是传说得沸沸扬扬,令人不知真伪。 1923年,伯·施·霍奇森第一个发表了关于“雪人”的报告。这个报告说在喜马拉雅山西南坡的尼泊尔,有一些猎人经常遇到一个毛茸茸的“雪人”。
1951年11月,英国的登山队员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其东南坡海拔7000米的门隆冰山上,拍下了十分清晰的“雪人”大脚印。
1954年,一支英国的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寻找“雪人”时,在一座喇嘛庙中,发现两块保存几百年的“雪人”头皮。
1958年5月12日的夜晚,两个美国“雪人”探险队的队员在尼泊尔东部的一条小河边,亲眼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雪人”正在大口大口地吞食青蛙。
1960年的夏天,尼泊尔的一条河发洪水时,那里居民捕捉到一只乘坐大树干从上游漂流下来的怪物。据说这个怪物有两米多高,面部长得似人而非人,似猴而又非猴,浑身长了 一身厚厚的黑毛,能发出一种似猴子的尖叫声。这个怪物后来怎么样了,就不清楚了,可能被那里的人们当做猴子或其它什么动物,随便处理掉了。
1982年藏历10月中旬的一天,米林县藏民扎旺像平常一样,淌过小河,沿着一条令人色变的布龙沟进去砍柴。扎旺这次砍柴,心情较好,没有像往日那样在沟口砍柴,而是顺着布龙沟走了进去。大约半小时左右,他正走着,突然听到高处的岩石上哗啦作响,抬头看时,见两头长毛怪物正在岸石上向他怒目而视。没等扎旺反应过来,其中一个怪物已甩下一块石头,落在扎旺的右前方。扎旺当时极度恐慌,只顾拼命往沟外逃跑,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记得。跑回家里,扎旺一头栽倒床上,大病三个月不能起床。
还有一个米林县干部罗桑顿珠也曾同“野人”遇过,有一 天下了一场小雪,罗桑顿珠在半山腰砍好一捆柴,正要准备下山回家,忽然看到20米以外迎面走来一“人”、罗桑顿珠正要和“他”打招呼,可仔细一看,来者并非人,而是一个形态丑陋的人形动物。这个人形动物个头比人高大,脸和头像人,头上的长毛长过肩膀,呈棕红色。罗桑顿珠惊慌失措,丢下柴禾往山下一口气跑了几百米,回头望时,“野人”并没有追来。等他跑回家中,叫了十几个人,带上猎枪、猎刀返回原地时,怪物早已不见了,雪地上留下了一串远去的脚印,脚印长达50多厘 米。
曾担任过西藏奇谜考察研究会野外考察队队长的冀文正,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墨脱县生活了近20年,对该地区“野人”的出没情况十分熟悉,并搜集了大量的“野人”传闻及活动情况,冀文正于1991年专程来到墨脱县内进行了为期40天的“野人”专项考察。他走村串户,访问猎人,核实在该地区20 多个地方,有11个“野人”曾活动过。
以上关于喜马拉雅山“野人”的报道,笔者觉得真伪难辩, 如报道属实,则基本可以判断当今确有“野人”存在。但奇怪的是,这么多携带现代武器的考察队,为何捉不到一个“野人”。 这也是笔者对以上报道的疑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