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自于哪里(彗星的发源地)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可分两类:一类是在扁长轨道上周而复始地绕太阳运转,叫做周期彗星;另一类彗星是从宇 宙深处来到太阳附近,它的运动轨道呈双曲线或抛物线,这类彗星一旦远去,永远不再回到太阳系。人们观察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4000多颗,估计彗星的数目远大于观察的数值。彗星是由冰物质、尘埃物、气体及体积很小的含硅酸盐的石质陨星组成,其中30%左右是水;20%左右是复杂的有机物、8% 是硅酸盐,3%是碳,其余40%左右是包括CO、CO、H,CO的分子以及诸如HCO之类的基因。
基于上述探索,可以将彗星的来历作如下的推断:
1、彗星和其他天体相比,它的寿命非常短促。众所周知, 彗星每环绕太阳一周,都会损失掉一部分物质。这是由于彗星运动至近日点时,彗星从头部挥发出的物质移到尾部,再由尾部逸散到太空中,不复归还,致使彗星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例如,1984年,恩克彗星过近日点之前一两个 月,正当它运行在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时,行经附近的空间探测器发现,大量的水蒸汽正从它表面源源不断地向外逃逸,其逃逸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大致3倍于过去设想。彗星因为每次回归时,易挥发的物质散失在太空之中,所以它的亮度越来越暗。彗星的分裂已是司空见惯,彗星通过太阳和别的行星近旁时,往往因受这些星体的引潮力影响,其本体就会分裂破坏,最终消散开来,导致人们再也观察不到。例如1995年“苏梅克 一利维9号”彗星,在同木星相撞前就已分裂为七个碎块。我们从彗星寿命短促可以推出,太阳系的周期彗星诞生的时间不是很久,它的年龄要比地球这样的行星小得多。彗星轨道和大行星轨道相交错,同样可以说明彗星不是太阳系初始期形 成的。
2、我们知道,彗星在太阳系运动,只有在近日点附近温度才高,这时易挥发的物质一旦挥发便散失到太空,不会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质。远离太阳时,彗星的表面温度很低,无条件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由此说明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彗星诞生时就已经形成了。
3、最适合太阳捕获的彗星是太阳系的某一大行星爆炸飞起的碎片物质。因为它本身具备环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和轨道、 在它飞溅起来时,由于离心大于吸引力,才会改变速度和运动轨道,有部分碎片被太阳捕获为周期彗星,运动布扁长轨道 上。
4、太阳系这些周期彗星的物质组成和科学家描述的太阳系已崩溃的那颗大行星的物质组成毫无二致。 笔者根据以上推断,对太阳系的周期彗星的来历得出结论:彗星诞生于太阳系已崩溃的那一颗大行星,只有这样,彗星上才会有复杂的有机物质。大行星爆炸的时间,即彗星形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