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草会跳舞的原因是什么(跳舞草现象的科学解释与原理)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都江区生长着一种能听歌声起舞的“风流草”。这种植物枝叶纤细嫩绿,与一般植物无异样, 可是它能在歌声中翩翩起舞。最奇妙的是“风流草”听到当地水族青年的歌声后,会随着悠扬歌声起舞。当歌声唱到高潮时,“风流草”竟会“激动”得全身枝叶扭成一团,颤栗不已。歌声停后,枝叶又慢慢地舒展开来,恢复成原状。奇怪的是,假如你对着“风流草”唱流行歌曲或其他歌曲,任你喊破喉咙,它也不会动一动。
“风流草”为何能听歌声起舞呢?
笔者分析,这可能是一种共振现象。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植物也不例外。当歌声的振动频率与“风流草”植物神经系统的振动频率一样时,“风流草”就颤抖不已,人们此时就看到“风流草”跳起舞来。当歌声到了高潮时,“风流草”产生的共振也达到了高潮,枝叶颤抖幅度更大,枝叶之间互相交叉并依附在一起。歌声停止后,共振也停止了,“风流草”枝叶舒展开来,恢复成原状。“风流草”择歌声而起舞,说明了它对产生共振的频率有严格的要求。自然界中,虽然人们发现的此种现象极为罕见,但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菲律宾、印度、越南以及我国的云贵高原、四川、福建、台湾等地的山丘之中,也生长着一种能翩翩起舞的“跳舞草”,它不是闻歌声跳舞,而是见阳光就起舞。
“跳舞草”实际上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只不过由于它身材小,才被人们叫作“草”。一般高15厘米,茎圆柱状,复叶互生。它的叶子由三枚小叶组成,中间一叶较大,呈椭圆形或披针形状,两边侧叶较小,呈矩形或线形。“跳舞草”对阳光十分敏感, 一经太阳照射,两枚侧小叶会自动地缓慢向上收拢,然后迅速下垂,不停地划着椭圆曲线,不倦地来回旋转。这种有节奏的动作,就像舞蹈家舒展金枝玉臂,翩翩起舞。“跳舞草”跳起“阳光下的舞蹈”时不知疲倦,傍晚时分才停息下来。有趣的是,一天中阳光愈强烈的时候,它旋转的速度也愈快,一分钟里能重复好几次。
“跳舞草”还有一个分支,叫“圆叶舞草”。它的特征是顶部生卵形成圆形小叶,跳起舞来舞姿更加轻盈隽秀。
“跳舞草”为何起舞,并且昼舞夜停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阳光照射引起的,其原因如下:
1、因为“跳舞草”有阳光则舞,无阳光则息,阳光愈强烈,舞的速度愈快,所以可以肯定这是由于阳光的照射引起的。
2、由于阳光照射,植物叶面水分蒸腾过快,造成叶面水分不足,植物叶面萎缩,因此“跳舞草”对阳光非常敏感,一经太阳照射,两枚侧小叶会自动地慢慢向上收拢,然后迅速下垂,从而起到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其它普通植物在阳光暴晒下,水分不足,小叶也会出现萎缩、向上收拢的现象。
3、在大自然中,植物为了躲避强阳光的照射,其叶子会转动的不仅是“跳舞草”,如槐树的叶子生长也比较巧妙。槐树的叶面面积较大,叶片也薄,表面又没有厚的角质层和蜡质层保护,但它的叶子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却能随太阳转动。每当旭日东升,叶子向两侧水平舒展,中午太阳直射时,小叶向上竖起,等到夕阳西下,光照变弱,叶子又慢慢地水平张开。槐树借助叶的运动,能逃避酷热的灼伤,减缓了水分的蒸腾。植物学家窥探细胞时,甚至还发现叶绿体也会随着光的强弱变化而进行一定的运动。在弱光下,植物叶子就用它扁平的正面向光,以接受最大的光热;在强光下,它就用狭小的侧面向光,叶绿体向细胞侧壁移动,这样可避免过度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而引起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跳舞草”叶子的叶绿体就是这样为了躲避阳光的照射开始运动,植物神经系统在叶绿体运动的带动下,有节奏地划着椭圆曲线,而且阳光愈强,它旋转的速度也愈快。这种运动在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的人们看来,就像舞蹈家舒展玉臂舞蹈,其实这是“跳舞草”的一种艰难的生长过程。
4、傍晚时分,太阳落山,叶绿体停止运动,“跳舞草”叶子水分蒸腾减少,植物叶面含水量增多,叶子重新扩张,“跳舞草”就自然停止了跳舞。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乡附近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棵能听音乐会跳舞的奇特的小树,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流树”。如果在小树旁边播放音乐,树身便会随着音乐节奏摇摆起来,即“跳起舞来”。并且此树对音乐有选择本领,播放轻音乐或抒情歌曲时,小树的舞动动作明显加强,音乐越动听,则“舞蹈”越优美。但若播放强劲的进行曲或嘈杂的声乐,小树则一动也不动。“风流树”能听音乐“跳舞”,而且具有选择音乐的本领,其原因与“风流草”一样,同属一种共振现象。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有一颗世属罕见的“拍手树” ’。 该树生长在一土地庙前,树干茶杯般粗细,树高3米左右,枝叶茂盛,四季常青。人们只要对它唱歌,树叶就会像人鼓掌般地拍起“手”来。如若歌声悦耳动听,树叶就会把“手”拍得更快,好像一种音乐为你伴奏;假如歌声不美,节奏也不和谐,树叶便向你有礼貌地轻拍几下,几乎听不见叶子拍动的响声;没有人唱歌,树叶便悄无声息。这也是一例典型的植物共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