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为何能预报旱涝(古树预报旱涝的科学原理与解释)

在安徽省无为县与和县交界的大腾村,山坳里有一颗树龄400岁的古树。此树名“朴树”,高约10米,主干粗矮并且凹凸不平,树围3米多,树冠四展如伞,覆盖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当地村民因其能准确预报当年天气旱涝称它“风水树”。

“风水树”的珍贵价值在于人们根据它每年春季发芽的迟早和树叶的疏密程度,就能准确推出当年是旱是涝,还是雨水适度。假如此树在“谷雨”前发芽,且芽多叶茂,当年将雨多水大,容易形成涝灾;如遇该树推迟发芽,且叶少稀疏,当年将有旱灾,发芽越迟,旱情越重;如若这树和其它朴树一样,按时令发芽,且树叶有疏有密,当年基本上风调雨顺,农业定能获得丰收。古树预报旱涝

这种论断,与当地气候资料相对照,竟是出奇的一致。据史料记载:1934年特大旱灾,此树发芽迟至农历6月,很多人都以为它死了,其实,这是此树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向人们发出大旱信息。1954年这里发大水,该树春季发芽特早且多,真可谓事前来了“防汛通知”。1978年,该树迟过端午节才发芽, 尽管当时那里山塘、水库里存水不少,但当地农民知道将有大旱来临,就积极做好抗旱准备工作。结果确实应验了。1978年夏秋接连6个月从没下过一场透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大旱年。1981年和1984年此树与周围的朴树同时发芽,无异常现象,年终证明,雨水正常,五谷丰登。另外,1991年当地发生大水、1994年发生大旱,人们根据此树发芽情况,都得到准确验证。由于该树预报旱涝、丰收极为灵验,当地农民称赞它是“神树”或“气象树”。

这株饱经风霜的古树,为何能准确预报旱涝年份呢?笔者认为这与该树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1、该树树龄在400年以上,其主干凹凸不平,可以想见该树根部老化腐朽,吸收水分、养料的功能与正常朴树树根相比,大大减弱。于是,该树依靠树干和树枝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比率较之普通朴树高,因而,此树的生长对空气中的水汽依赖性较强。

2、此树地处亚热带,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我们知道,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之一。导致我国季风区各地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就是夏季风在各地停留的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

3、该树在“谷雨”前发芽,说明南方来的湿热空气在“谷雨”前已经到达这里,较之正常年份早。其树枝干受暖湿空气滋润,开始发芽,且芽多叶茂。其它普通朴树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靠根部供应,在地下温度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发芽的,故而普通朴树基本上还是按正常的时令发芽。有一个小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入春以后,我们把树枝从树上砍下来, 如遇几日雨天或暖湿的阴天,结果发现被砍下来的树枝在阴雨天气里提前发芽,而长在树上的树枝还未发芽。这个例证说明被砍下的树枝受天气影响大,老朴树提前发芽与这一例证有类似的道理。由于暖湿空气提前到达这里,因而雨季较正常年份长,所以这里当年就会降水多,形成涝灾。1954年,当地发大水,该树在“谷雨”前发芽,道理就在其中。相反,如果南方来的湿热空气较之正常年份迟,该树肯定推迟发芽,且叶少。 这年那里雨季短、降水少,形成旱灾。1934年特大干旱,南方湿热水汽在农历6月才到达这里,此树也迟到农历6月才发芽。在风调雨顺年份,暖湿空气按时令到达这里,老朴树也按时和其它朴树同期发芽。这就是“神树”能准确预报旱涝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