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带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神奇的生物电原理及本质)

在印度的南部,有一种带电的树。它的叶子带有很多的电荷,人若碰上树干和叶子,就会立即造到电击。据说带电树,就是靠电荷来保护着自己,这种带电树还能影响指南针使磁针失灵,若把指南针放在距树25米以内的地方,磁针就会剧烈摆动,不能指南。带电树的电压在一天内会随着时间、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早晨和夜晚带电量较小,随着太阳的升起,带电量逐渐增大,到中午太阳光最强,温度最高时,带电量也最大。中午过后,下午太阳光强度减弱,树的带电量也减弱。生物带电

巴西有一种蛇,其身上有650伏电压,要是有人在水里碰到它,会受到蛇身上电的轰击。海洋中也有一种带电的鱼,它的电压很高,遇到“敌人”,便用电击吓跑对方,以保护自己。英国有位名叫杰姬·普丽丝曼的妇女,她身体内聚集着 大量静电,只要她靠近家用电器、灯泡就会自行爆炸,电视机会自动换台,超级市场内的电器设备也会发生短路。这位妇女不能抱孩子,也不能同别人握手,因为大家受不了她的电击。 听说洋葱可以解除静电,于是,她拼命地吃洋葱。据报道,世界上有好几位这样的“带电人”。

听了以上这些带电的树、动物和人,你一定觉得奇怪,事实上,所有的生物体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只不过大部分生物体所带电量微小,人们一般不易觉察。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带电呢?

从微观世界讲,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从宏观世界看,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带电体。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菲曼说:“实 际上没有任何一个自然现象是不带电的,”同理,生物的生命活动就不可能没有电效应。科学家已经发现鱼类具有感觉电磁场的能力。这就是说,鱼类具有带电器官的这一特性。

运动摩擦产生电,这是人们都知道的物理现象。云雾在剧烈上升时,因摩擦产生大量电荷,形成闪电。人们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产生静电,能把小纸片吸住。人们晚上灭灯后脱毛衣,会看到很多电火花在闪烁。有时,用手接触物体会感觉到放电。

与人握手,偶尔会有触电的感觉。几乎所有生物体都具有运动这一特征,因而带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有生物体都存在着磁场,磁场在运动中产生电,不过有的生物体含磁量高,有的生物体含磁量低,于是,有磁场强弱之分。上述印度带电树,树体含磁量很大,每一片树叶就是一 个小磁场,太阳光源源不断地穿过树叶,使得树叶内积存有一定的电荷。阳光越强,带电树的电量就越大,因而,早晨和夜晚带电量小,中午带电量最大。人若与树接触,自然就会遭到电击。就是因为这种树的磁场强,才能使距离树25米处之内的指南针失灵。当人或动物的固有磁场强时,就会在运动中摩擦带电,所以一些人或动物带电量大,有时甚至能把他人击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