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形成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佛光现象的形成原因与科学解释)

佛光是一个美丽迷人的七彩圆环形光圈。它与彩虹、日晕、月晕的性质一样,同属于大气中的水滴、小水滴在太阳光穿过时,形成的一种光影现象。佛光,由于经常在峨眉山、泰山、庐山、五印山等佛教圣地或风景名胜地区产生因而得名。 佛光又叫宝光,有“神仙显灵”之意。佛光现象的形成原因

佛光自古有之,在康熙年间编修的《蒙化府志·胜境》里, 有这样的一段记述:“秋晓晴明,云气自下铺于壑中,光若云海。每于杲日初升,则有五色圆光,摄人影于内,”从各地的资料介绍,我国能看到佛光的地方也不少。根据人们实地观察的经验所知,佛光产生须有以下条件:首先,佛光产生的地点在山谷之中,这样光环才能完整;第二,山谷面前有稳定均匀的绵绵雾珠,能使阳光产生折射效果;第三,佛光出现的时间不等,一般早晨出现在山谷以西,下午出现在山谷以东,或者雨后天晴时,霞光在山侧射出,云雾在山谷中游荡,佛光常常出现;第四,太阳光斜穿山谷中的浓厚雾珠,云雾中呈现七彩圆环佛光,一环扣一环光芒四射,艳如花盘。

佛光的位置、形态变化无常,或明或暗,时有时无,时大时小。佛光的位置随云海波涛的滚动而移动,其亮度变化与彩虹相仿,当云雾浓、范围广、阳光强时,佛光则特别明亮,反之则暗;有时还在小佛光外形成一个同心大半圆环的彩虹。佛光大时与日晕、月晕等同,小时直径几米左右。佛光持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阳光被稳定云霞水珠遮挡的时间,与彩虹出现的时间类似,一般约一刻钟左右,随着云雾的变化渐渐隐去。

游客能看到佛光,是难得的机遇,人们都期望太阳光能把自己的影子摄入七彩光圈内,享受一番光芒四射的佛祖神仙般乐趣。佛光出现时,如果太阳、人体和光环在一条直线上,那光环就像一面巨大的天然镜子,太阳光把寺庙、古树和观察者摄入光环之中。你像大佛打坐,影亦像观音念佛;你挥手,影亦挥手;你举足,影亦举足。形影不离,配合默契,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对于佛光、彩虹、日晕、月晕的形成,科学家的解释是水滴起了棱镜一样的折射反射作用。因为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就形成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合成的七色光带。可是,佛光、彩虹等在水汽发生折射后为什么不呈圆面或半圆面七色光,却偏偏是呈圆环或半圆环状呢?

笔者认为,小水珠折射的光,不是太阳表面光球部分的白光,而是光球外围色球部位发出的光。这是因为:①地球对流 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 长的红外线。太阳色球部位的光,光波长,遇水汽容易折射,故而呈圆环或半圆环。②太阳的强光能把人或景的影子摄进佛光圈内,又不影响外面的佛光圈,这说明佛光的七色彩环,其光不是来至太阳表面强光部位,而是来至光球层以外的色球层。③当太阳被天空的薄云层遮挡时,人们能看到不刺眼的太阳圆面,就是因为太阳圆面的光强、穿透能力强,而外围光弱、 被云层挡住,因而使太阳失去了光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