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山是怎么回事(录音山现象的科学解释与原理)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部与望谟县交界的丛山峻岭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奇特之山,因其会录音放音,故名 “录音山”。
该山高1300多米,半山腰有一个天然旱洞,洞口直径为3~4米,这座“录音山”的三面居住着三个苗族村寨。此山虽然与周围的山体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它经常发生录音放音的奇特现象:只要有人在该山周围约3千米之内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吹唢呐或打枪放炮,其声音就会被录下来,隔10多小时或几天后,该山又会把录下的各种声音重放出来。重放的声音如雷灌耳,震天动地,在群山中响声极大,方圆近3千米村寨的人全能清楚地听到声响。那里的人对该山能录放声音的奇特现象虽然不理解,但已经习以为常。
“录音山”为什么会录音放音呢?它的秘密究竟何在?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①物体都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范围,岩石或地层更是如此。
②自然界的岩石和地层都具有一定的纹理。岩石或地层中的纹理间常含有一定量的磁性矿物。各地岩石或地层含有的磁性矿物量多少不一,在一些磁性矿物含量适中的岩石或地层的纹理间,具有录音功能。
③当空气振动频率和这些岩石或地层固有频率一样时,这些岩石或地层就会发生共振现象。在共振现象产生时,磁性物质通过共振产生了电,把声波振动信号转化成磁信号,在这些岩石或地层的纹理之间储存了下来,这样就完成了录音过程。
④当空气的振动频率和岩石或地层的振动频率再次一样时,加之振动产生电的作用,于是岩石或地层就会把它记录下的磁信号转化成声波振动信号,传播在空间,这时,岩石或地层就具有了放音功 能。
⑤空气的振动频率时刻在变化,它受风力的大小、气温高低、气压以及湿度的大小等因素决定。故而,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听到岩石或地层的放音。
⑥各种岩石或地层的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它记录声音信号的频率也是有选择的。
“录音山”就是这样录音和放音的。由于“录音山”记录的声音又高又响亮,加之共振范围很大,所以重播的声音很大, 如雷灌耳、震天动地,周围3千米以内都能听得见。
世界上录音山也不是仅此一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中屹立着一块直指天穹的巨大“录音石”。每当月夜、印第安人在一旁点燃篝火,“录音石”便在冉冉的烟雾里“奏”起了引人入胜的乐曲。英国威尔士有一家具有700年历史的小酒店,店主人有时会听到墙内传出人的说话声和音乐声,后来一位电气工程师把这种声音录了下来。据查证,这种声音是一种已被遗忘了的数百年前的威尔士方言。 1980年6月的一天,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的几名人员路过陕西旬阳县境内一条又深又窄的峡谷时,随着阴雨阵阵、山风萧萧,峡谷中突然传出一阵振耳的枪声以及大人、小孩的哭喊声……而此时的峡谷却空无人烟。据查,解放前夕,有一个马戏班路过这条峡谷,遭到了一支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屠杀。当时正值阴雨季节,也是同样阴雨阵阵,山风萧萧。据说,当时就是枪声、男女老幼的惨叫声响彻了这条峡谷。以后,每到这样时节便会重播当时的声音。在我国山海关附近的某地也曾发生过类似怪事。一天夜晚,露宿在森林开阔地带的地质队员,忽然听到帐蓬外杀声震天,刀剑碰击声和战马嘶鸣声交织成一片,天亮后队员们看到的依然是寂静一片,古木森森,无任何战斗痕迹。第二天夜晚,又发生了类似现象,队员们迅即冲出帐蓬,用手电筒四处照射,可什么也没有看见。经队员们后来查考,这里曾是一个古战场。1977年冬天,整个美国东部沿岸出现了不寻常的隆隆声,对此,成千上万的居民感到惶恐不安。
以上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岩石或地层具有录音和放音的功能。还有河南省登封县城北有一块长约50米左右的地段,人们称为“鸡娃地”。如果人们在这里用力鼓掌,就会听到小鸡 的“叽!叽!”叫声。这种声音跟着掌声的变化而变化,掌声大,“叽”声也大;掌声紧凑,“叽”声也紧凑。更离奇的是这里的回声具有选择性。如果你在这里喊叫,并不能听到回声,只有掌声才会有回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共振放音的现象。
类似上述情况,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石岩、古建筑等自然界的录音和放音现象,举不胜举。由此看来, 地球上许多地方具有录音和放音的功能,只不过各岩石、地层或其它录音物体的频率不一,很多大自然的放音还没有条件被人们听到。地球上还有好些地方不仅会录音和放音,而且会录像和放像。如果真有一天,人类掌握了利用大自然这一功能的技术,用来研究古人类、古地理和气候,将会揭开地球远古时代的许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