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与黑洞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区别(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黑洞是一种具有强大引力的天体,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其边界,便被吸引而遭吞噬,再也不能逃逸出来、就连光线也是如此。黑洞有几种,一种叫原生黑洞,它只有基本粒子那么大,但质量与小行星相仿。大的黑洞可分为恒星级黑洞与星系级黑洞。由于黑洞不向外发射和反射任何光线。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本身,但它那强大的引力可以影响到其附近天体的运动和存在,于是人们便可以从理论上证明黑洞是存在的。类星体与黑洞

类星体看上去像恒星,但又不是恒星。类星体虽然距离地球很遥远,但光很强,发出的能量可以比整个银河系发出的能量还大上千倍,并且所有类星体的光谱线有着巨大的红移现象。类星体的直径又非常小,只有1/10光年的数量级,而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万光年。

黑洞也不是永恒不变,无限地增大下去。如果说黑洞永远不变,无限地增大,宇宙间的物质就都可能被黑洞“吃掉”。黑洞也是在变化的,当黑洞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或者说质量达到星系级质量,它中心的温度、压力极大、其物质再也不能克服巨大的引力而无限地缩小时,黑洞里的“重原子”或重物质会发生巨大的裂变反应。这时,黑洞就会爆炸而迅速膨胀,演化成类星体。由于类星体裂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远远大于恒星核聚变反应的能量,因此类星体发出的光很强。这种光也是超光速的光,它能克服黑洞强大的引力射向宇宙空间。黑洞在爆炸膨胀时,重原子或重物质分裂成氢原子或轻物质抛向宇宙空间。

据美国宇航局认为,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证实一些近邻星系极亮的中心是由大质量黑洞提供的能量。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排除了恒星爆发形成导致某些星系中心不可思议地增亮的可能。他们的观测结果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证明普通的赛弗特星系和类星体不是由恒星形成的一种爆发提供能量,而可能是如标准模型所预言那样,能量是由落进黑洞的物质提供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黑洞演化类星体之说。

科学家在星系际空间不但发现了碳、氮和氧,还发现存在镍和铁等重元素,这些元素被天文学家认为是黑洞打嗝现象释放出来的。近年来,人们还发现一种高红移类星体有很强的铁发射线。这两项发现均能说明黑洞将会转化成类星体。

许多人认为在银河系的中心可能潜伏着一个相当于100 万倍太阳质量甚至更大的黑洞。类星体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可 是它发出的光却十分亮,相当于一个完整星系的辐射。所有类星体的光谱线有巨大的红移,这并不一定表明它以极大的速度远离我们,很有可能是类星体膨胀分裂时,其能量逐渐减弱,光波频率比原有频率减低,即光波的波长变长,从而出现了光谱线有巨大的红移。笔者认为,类星体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的周围有可能是新的恒星的诞生地,类星体最终有可能会形成新的星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