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发的石头是怎么回事(石头长白发的原因与科学解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国台湾省,一名汽车司机在鹅銮鼻海滩游玩散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体积不到20立方厘米的石头,上面长满了两寸长的白色绒毛,就仿佛是满头的“白发”。这位司机如获至宝,把石头带回家摆设在客厅里。

半年过后,这块石的“白发”竟然长到七八寸了。这块怪石坚硬细密,一般植物是无法附生在它上面的,但它身上却长满了茂密的“白发”。现在,这块怪石陈列在台北市北安宫里供人观赏。那“白发”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科学家正对它进行研究。石头长白发

根据上述介绍分析,这“白发”不是细菌物质,而是属于植物的根系。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植物钙沉积物附着在植物叶片、茎、根之上,形成一种栩栩如生的植物型碳酸钙。植物钙化多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洞口、崖边和溪流边的碳酸钙发育地区。 那里水中由于溶解了可溶性岩石碳酸钙,使得水体中的碳酸钙浓度相应增高。 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受蒸发或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减少时,水体中的碳酸钙含量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时, 碳酸钙就会结晶,或堆积洞内、地表,形成石钟乳、石笋;或围绕树叶、树根沉淀,使植物钙化;或附着在水中、溪边、崖上的 蕨类、茅草、藻类植物上,形成新的碳酸钙石头。由于这一过程在缓慢地进行,因此裹在石内的蕨类、藻类等植物没被枯死,它的细微根系也在不断生长。经过一定的时间,结构致密的碳酸钙带毛根的石头就形成了。此时,流水把它带到海滩,被人们发现,视为长“白发”的怪石。那些裹在碳酸钙里被枯死的植物,便形成了植物钙化岩石。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对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的破坏、改造、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十分壮丽的地上、地下岩溶景观。如我国的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地表有石林、峰林、石芽、漏斗洼地,地下有溶洞和地下河。西桂林一带,石灰岩地形更是千奇百怪、碧莲宝笋的世界,人们采集植物钙化的碳酸岩作假山、当盆景,造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