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为什么会自转(小岛自转现象的科学解释与原理)

在大西洋的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会自转的小岛叫索马里岛。它每天也像地球一样能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这个岛屿面积不大,如驾船绕小岛航行一周,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全岛被茂盛的植物所覆盖,岛上无人居住,十分荒芜。目前,这个小岛仍在同一位置上作有规则的自转,对这一奇特现象,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小岛自转现象

小岛究竟为何会自转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

1、小岛是一个浮岛。航海家都知道,在大西洋的某些洋面上,有大量的海藻植物生长。这些海藻植物组成一个巨大的 “草甸”,据说面积有日本国土的2倍。一些小“草甸”的海藻植物与大“草甸”分离后,漂流在一定海面;或者说,在某些特定的海域表面生长的海藻植物就形成一定范围的“草甸”。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这些在特定海域的海藻植物“草甸”上面,沉积了大量的风沙尘土,便形成了浮岛,岛土气候温暖湿润,植物渐渐地在岛上生长起来,并且十分繁茂,索马里岛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2、小岛的下面是一个潟湖。人们知道,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海洋中,珊瑚生长十分旺盛。珊瑚虫死后的遗体骨骼堆积而成珊瑚礁,珊瑚礁露出海面便形成了珊瑚岛。珊瑚岛多呈环状,中间围成瀉湖,有缺口同大洋相通。湖内风平浪静,是船舶的优良避风港。小岛浮在湖内,不会被海流带到远方。

3、小岛的周围有一个固定的环形海流。在大西洋的百慕大、加勒比海、墨西哥湾这些海域,由于北赤道暖流北上,受海陆轮廊和偏向力的作用,形成的环形洋流非常典型。

鉴于上述3个条件的存在,小岛才会在同一位置上作有规则的自转。它每昼夜自转一圈也并非偶然的巧合,因为地球的自转对潮汐、海流的运动影响极大,有些环形海流受其影响,本来就是每昼夜运动一圈。印度尼西亚有两个遥遥相对的小岛叫纳吉岛和巴兰岛。千百年来,这两个小岛的周围有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形海流环绕,其方向、速度始终不变。那里的人经常利用这股固定的海流交换情报和信件。方法是把信件装入密封的玻璃瓶内,投入海流里,一昼夜便可到达目的地。 如果轮船投寄,一礼拜才有一次,当地人叫这条海流为“免费的邮递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