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是怎么制作而成的(挂面的制作方法及配方比例)

1、原料配方

特一粉100公斤,水25~32公斤, 食盐2~3公斤,纯碱150~200克。挂面的制作方法

2、工艺流程

原料→和面→熟化→辊轧→切条→烘干→切断→计量→ 包装→成品

3、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食盐和纯碱分别溶解过滤后兑入和面水中。按配方将面粉与和面水送入和面机中,采用70~110转/分的速度,温度控制在25~30℃,搅拌15 ~20分钟。

②熟化。将面团送入敞口圆盘式熟化机内,以5~10转/分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面团温度不得超过25℃。若条件允许,应尽量延长熟化时间。

③辊轧。在轧面机内,面团经5~7道作相对旋转的轧辊压成1~2毫米的面片。一般采用复合轧片的方法,即将熟化面团先经两对并列的初轧辊轧成两条面片,然后通过一对轧辊复合成一条面片,再逐级压延。初轧辊转速为5~6转/分,线速度为4~5米/分, 末道轧辊线速度为35~40米/分。

④切条。通过切条机上的面刀将面片纵切成一定宽度的面条。面刀的下方装有切断刀,切断刀以一定速度旋转,周期性地将湿面条切成1.4~1.6米长。

⑤烘干。将悬挂的湿面条送入烘房,通过四段干燥,使挂面水分降为12.5%~14.5%。第一段干燥,烘房温度20~30℃,相对湿度85%~90%,运行时间占总干燥时间的15%~20%,使湿面条水分降到28%以下;第二阶段,烘房温度35~40℃,相对湿度85%~95%,干燥时间占总时间的20%~25%,使湿面条水分降到25%以下;第三阶段45~50℃,相对湿度55%~60%,干燥时间占总时间的30%,使湿面条水分降到16%左右;第四阶段烘房温度每分钟降低0.5℃,使烘房出口处的温度和湿度尽可能接近外界的温、湿度,时间占总时间的30%以上,水分达到要求。

⑥切断。通过圆盘锯片式切断装置将面条切成200毫米和240毫米两种,长度允许误差为±10毫米。

⑦计量。按要求称量,净重偏差不得超过± 1.0%。

⑧包装。采用自动化包装机进行塑料袋包装并封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